渤海湾地区出产的带鱼(俗称“刀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称为“渤海刀”。近年来,由于产量极少,普通消费者“只闻其名,未见其踪”,市场价每公斤达近600元。今年9月1日“开海”以来,“渤海刀”却突然多了起来。近日,记者走访我市海产品市场,却发现“渤海刀”无论是价格还是真假都让人看不懂。 价格乱象:每公斤从四五十元到几百元, 昨日,记者在长兴市场冰鲜水产品交易大厅看到,这里近一半的摊位都出售“刀鱼”。摊主们表示,这些刀鱼分为“渤海刀”(或称本地刀鱼)、“山东刀鱼”、“舟山刀鱼”。其中,最便宜的是“舟山刀鱼”,“四指宽”的价格为每公斤40元~50元;“渤海刀”价格最高,每公斤从80元到近300元不等。据摊主们介绍,“舟山刀鱼”和“渤海刀”的区别很明显,“舟山等南方的刀鱼眼睛又大又黄,‘渤海刀’的眼睛小,颜色为黑灰色,像镜子一样亮。” 即使是摊主们所称的“渤海刀”,价格也相差很大。记者询问了两家看上去大小和新鲜程度差不多的“渤海刀”价格,一家每公斤160元,另一家每公斤80元,价格相差一倍。鱼价较低的摊主低声告诉记者:“都是一样的东西,他们加价高。”这位摊主同时还出售“山东刀鱼”,价格为每公斤50元左右,但记者仔细看了看,“山东刀鱼”除了比“渤海刀”薄一点外,没有更明显的区别,这位摊主悄悄说:“有人拿这种‘山东刀鱼’当成‘渤海刀’卖。” 是真是假:“下了锅,才知道” 大连自然博物馆鱼类专家赵永波研究员介绍,带鱼不仅在渤海湾有,在我国其他沿海海域也有:“渤海湾刀鱼并没有明显的特征,比如,和黄海北部的刀鱼相比,很难分辨出来。” 从事三十多年海洋渔业捕捞管理工作的市海洋渔业指挥部高级工程师张鹏刚表示:“从鱼眼分辨‘渤海刀’也不是绝对准确的,渤海湾、黄海北部、东海等海域的刀鱼从体征上看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它们在口味上的差别很明显。渤海湾刀鱼非常鲜美,其他海域的刀鱼有些腥,这只有下锅炖熟了尝一尝,才能确认。其原因在于渤海湾水比较冷,鱼类长得慢。” 前几年卖到了每公斤600元的“渤海刀”现在每公斤百八十元,能是真的吗?张鹏刚说,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渤海刀”就形不成大规模的鱼汛,物以稀为贵,所以任由渔民喊价。今年产量多了,自然价格也应逐步趋向合理。张鹏刚说:“前几天在市场上买了一点,我觉得是‘渤海刀’。” 追根溯源:据说今年产量确比往年多 据张鹏刚介绍,虽然目前市场上也存在冒牌“渤海刀”,但今年的产量确实比往年多。他认为这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近年来“休渔”有了效果,繁殖期的鱼类得以休养生息形成规模;另一方面也与近两年来的水温、雨水等气候条件有关,有利于提高鱼类的成活率。 据辽渔集团水产品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海”以来,该中心交易的“渤海刀”明显多于往年。刚“开海”的几天里,刀鱼交易量较大,每天1000公斤左右,价格从每公斤40元到60元。最近几天该交易中心刀鱼的交易量比较少,每天只有不到50公斤,价格上涨为每公斤100元到200元之间。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渤海刀”的确很难辨别,“可能在渤海湾里捕获,也可能在渤海湾外的黄海中作业捕捞。” 渔船船长胡凌云告诉记者:“我的船不能捕捞刀鱼,但听说今年捕捞刀鱼的渔船都发了财,产量明显比往年多。” |